知名的電影導演和製作人Danny Boyle曾說:「To be a good filmmaker, you have to lead. People always like the easy way route. You have to push hard to get something unusual, something different.」
這幾個月,我就像是剛拍完一部電影,而執導這部「一談就贏」世紀大片的導演Alex老師就像Danny Boyle所形容的,發揮了他極致的引導能力,帶領我們完美地完成了這部電影的拍攝與製作。
一部經典的電影,即使看了過去的影評、翻拍多次,甚至即將擔任主角的我們儘可能地把劇本中可能出現的環節都熟悉過了一遍,若不是真正到拍攝現場參與其中,你都無法想像原來不同的人、事、地等的變化能夠激起那麼多絢爛又華麗的火花。慶幸自己能以主角之一的身分參與其中,才能真實感受那些造就電影中每一幕的背後所付出的心血以及電影中珍貴的畫面想傳遞的中心思想。
就讓我用幾句經典對白,來拼湊我對這部世紀大片的體會☝🏻
「Every time you get into the ring, that’s who you’re going aganist. (每次你站上擂台,你就是你自己的對手)」
對白出自電影Creed II (金牌拳手),主角Adonis的父親Creed是前重量級拳王,在拳擊台上被俄羅斯拳王Ivan打死,而Creed的好友Rocky為了朋友道義和榮譽,在擂台上擊敗了Ivan,從此Ivan的地位和家庭都支離破碎。Adonis長大後也成為了拳王,收到了Ivan的兒子Viktor的擂台挑戰,卻因為心態不正確且沒有做好準備而失敗。這句話,是Rocky在陪伴Adonis訓練時告訴他的。
「一談就贏」第一天的拍攝過程,我彷彿不斷地被導演Alex強迫站在鏡子前檢視自己。
#能夠擊敗自己才是真正變強的開始
回想上課第一天,走進教室坐下位子之後,和我同組的夥伴就問了一句在我腦中揮之不去的話:「你想贏嗎?」當時我給的答案是:「我想好好學東西,想不想贏不是我的重點。」於是我用了過去擅長的學習方式,我可以很快回答問題、做出整理和判斷,我也以為我做得不錯。然而,一直到第一天最後的演練,雖然我是觀察員,但我發現當下的我根本無法「實際」說出自己想要表達的話,更別說直接應用在上課前所知的和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內容,我信心滿滿地以為我做好準備了,真正要用的時候才知道根本力不從心,就像是身為主角之一的我已經把劇本背得熟透了,遇到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角色對手,我竟然做不出恰當的表演。
下課之後,老實說我的腦子真的停不下來,我不斷反覆地思考那種挫敗感到底是怎麼回事?花了兩個晚上好好沈澱之後,才發現,「要想成為實力派演員,你必須離開原本的自己而全心投入角色,除此之外,還要不斷練習才能隨心所欲」。如果沒有想贏的心態,我可能根本沒有想要全力以赴;如果沒有改變自己學習的習慣,試著跳出框架,我可能根本無法改變過去自己思考的邏輯;如果不是確實做好「回溯」、「解構」、「換位」、「重做」,而且反覆練習,我可能沒有勇氣走進第二天的拍攝現場。
「Whatever you do, do it 100%. When you work, work. When you laugh, laugh. When you eat, eat like it’s your last meal. (無論你做什麼,都要盡全力。該工作的時候就認真工作,該笑的時候就大笑,該吃的時候,就把它當作最後一餐享用)」
對白出自電影Green Book (幸福綠皮書),這是一個發生在1960年代那個仍然對黑人充滿歧視的故事。美籍非洲裔的黑人鋼琴家Shirley自願前往偏遠地區做演出,僱用了美籍白人的保鑣Tony。因為膚色、種族、階級和社會藩籬的議題,讓這趟旅行的各種衝突顯得更有意義。我特別喜歡其中一幕:坐在駕駛座的Tony將炸雞遞給後座的Shirley,正經八百的Shirley怕弄髒毛毯、擔心影響尊嚴與形象因此拒絕。Tony在半騙半遊說下,終於讓Shirley用手接下炸雞並吃出過去從未體驗過的美味,於是Tony對Shirley說出了這句話。
老實說,拍片過程中,導演Alex不知道把炸雞遞給我多少次了,但一開始的我竟然有點抗拒那種直接拿著炸雞的油膩感 (Alex老師表示:不要誣賴我,我哪有要給你炸雞啊XD)。
#勇於嘗試並盡力去做才能體會美好
對我來說,第一天課程後,最困難的是「重做」這個步驟,就算所有的步驟和可能性在腦子裡虛擬地練習過很多次,但沒有真正重新再做出來以及反覆練習就不知道實際談判的過程到底會有什麼問題,那就像是我已經願意拿著炸雞了,但我一直在憑空想像它的味道一樣。為了讓自己能跨出困難的那一步,咬下第一口多汁又鮮嫩的雞肉,我嘗試著去思考,究竟哪些原因阻礙了我?
1)我丟不下我原本的樣子。
就像Shirley一樣,他認為拿著炸雞好像手會弄髒,破壞了他愛乾淨的樣貌。而原本的我,也覺得要善用自己的情緒,適時地強勢或示弱是一件刻意的事情,心裡想著這又不是我的風格,因此我被原本的自己限制住了。
2)我害怕過程中的混亂感。
如果我開始享用炸雞,可能不止是手,連臉可能也會沾到油,我還得空出手來去拿衛生紙擦臉,中間如果有骨頭可能也得雙手並用來折斷,喜歡條理分明的我當下充滿了各種矛盾而故步自封。
剖析了自己最不想面對的弱點之後,我決定在第二天上課前找我最不怕的人來「重做」與反覆練習,那就是我老公XD 他從事科技業,擁有不少談判經驗的他在陪我「練習吃炸雞」的過程中,讓我開始慢慢克服上述的障礙,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呈現自己想表達的,雖然還不能讓我完全體會炸雞的美味,但至少已經跨出一步。 (謝謝老公是必須的🧡)
「I’m standing beneath a spaceship. We are living the impossible! (我在太空船底下耶!我們正活出不可能)」
Hidden Figures (關鍵少數)是一部大家都不陌生的電影,敘述 1950 年代前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內部故事。主軸是三個黑人女數學家,透過她們的計算結果,成功地幫助第首位美國太空人進入地球的軌道。劇情中充滿各種歧視的劇情就不需要我多作說明,最令我引象深刻的是主角之一的黑人女數學家Mary Jackson,當時的她在NASA負責協助太空艙的設計,因為無法取得白人學校的文憑而無法成為真正的工程師,因此無法在工程師計畫中一展身手。當時她的上司站在正在建立的太空船下對她說了這句話。而後,她也成功地說服審理她進入白人學校念書請願的法官,順利進入學校就讀並取得文憑,「別因為不可能就輕易放棄」。
在拍片的這幾天,雖然很多場對手戲難度對我們來說都很高,我們的表現從鏡頭中看起來也不是太理想,但導演Alex總是能在那個關鍵時刻對我們喊話,即便有些喊話是無形的。
#放棄很容易但你不試怎麼知道不可能
課程第二天充滿了各種談判的環節,從一走進教室選組的過程就糾結人心,一心想著組中可能有人不喜歡自己是很危險的,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觸動了那個「沒差啦那就這樣吧!」的念頭。我不確定真的在拍電影時那些角色的心態到底是什麼,也許一意地想著要得獎會反倒影響了演出時的表現,但我內心很清楚「我今天的目的」,這就是一個真實合作的場景,如果我只想著「不喜歡我的人怎麼一起拿冠軍啊?!」那我的預期心理可能會間接影響我的表現。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因此我當下只想著:你不能期望每個人都喜歡你,但只要我們有共同的目標且能各自發揮所長就有機會讓結果最大化。這個「想贏」的念頭驅動了我「盡力而為」、「投入其中」並「堅持下去」。
下午的租屋環節,因為是團體戰,增添了談判的難度,我認為最困難的點有兩個:(1)其中幾間明顯看來就是不符合我們需求和預算的,要不要談?(2)很多的房東與很多的租屋者,這個可能性加乘上去就有無限發展,怎麼談?我心裡的直覺是「不要拿到案例就一股腦地投入討論,我們出去談的目的和目標是什麼?」「什麼是出去談之後一定要拿到的?」釐清之後,我們開始盤點自己有的資源,來決定哪些是「如果有會更好」以及「可以捨棄不要的」。最後我們成功拿下一間房,也得到了還算滿意的成績,歸納可能與一下幾點有關:
- 確立目的和目標,做的越紮實,越能在慌亂之中找到方向
- 完整蒐集情報,不可能也有機會變成可能
- 團隊溝通的方式和即時性,可能影響談判結果的成敗
- 人的想法有時後比錢更重要,你要盡力理解對方的也展現自己的,這時候聆聽和發問都是很關鍵的動作
「Sometimes it is the people no one imagines anything of who do the things that no one can imagine. (有時候,正是讓人意料之外的人會成就讓人意料之外事)」
Lmitation Game (模仿遊戲)這部電影在描述天才數學家Alan Turing的故事。情境中的當時正落在二戰時期,英國成立解碼小組,為的是破解德國複雜的情報系統,而Alan Turing就是被招喚入小組的其中一人。上面這句話,其實在電影出現不少次,最讓我深刻體會的是,電影在一開始組成解碼小組時,成員之間並沒有任何溝通,當時負責的領導者也沒有讓團隊發揮彼此的優勢,造成運作窒礙難行。一直到Turing接手了團隊,原本的Turing因為高智商加上不被接受的同性戀身分而獨來獨往,面對需要被領導的團隊根本毫無方向,所幸團隊中的成員之一Joan Clarke擔任傳遞資訊和凝聚團隊的重要角色,才讓團隊開始發揮所長並達成目標。
我其實想先謝謝我在兩天課程中的好夥伴Annie,你就像是團隊中的Joan Clarke,串起了我們每個人,潤飾了我們之間的溝通。
#一群人可以是一個普通的團體也可能成為優秀的團隊
而我還想再謝謝我第二天的其他組員們:謝謝亦耀在第一場的演練提供了科技業的經驗,在團體租屋的環節也找到了與自己個性不違和的方式去干擾別人😆;謝謝理銘頭腦清楚地分析案例並且在關鍵時刻頭腦不清楚地(開玩笑的🤣)搞錯了規則讓我們巧妙地沒有失分;謝謝子萱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挑出重點並引導討論且在最後環節優雅地從觀察員手上拿到了較高分的談判成果。雖然第二天的組合是個意外的開始(其實並不是一開始的第一選擇),但可能就是這樣的意外,開啟了我們意外的旅程,如果不是大家都在重要的環節集思廣益、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我們很難以少量分數之差贏過在場其他實力堅強的同學們。
精彩的電影之所以能有機會成為經典,除了幕前的角色即使只是個配角也要細膩琢磨地表演之外,幕後所有參與拍攝與製作的工作人員也必須不保留地展現自己的專長。謝謝我的組員們,很開心我們陪著彼此拍出了一段難忘的電影情節,而這段畫面,也將成為我學習路上精彩的經典之一。
「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 Foolish as they may seem. 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ache. 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 (敬那些做夢的人,哪怕他們有點傻,敬那些痛著的心,敬我們製造的混亂)」
Lalaland (樂來樂愛你)是一部值得反覆再看的音樂電影,除了畫面好看、音樂好聽之外,最引人入勝的就是電影故事環繞在兩個懷有夢想的人,因爲彼此追逐夢想的努力而互相吸引,雖然故事的結局不是理想中的Happy ending,但在這段逐夢的過程中,兩位主角Mia和Seb 做出了他們各自的決定,也展現了在面對機會與選擇時的真實樣貌。我無法忘記最後兩個主角在酒吧再見面的那一幕,原來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我們不僅僅有獲得也有失去,我們都不確定這條路重新再走一次會是什麼樣的風景,但至少確定的是,在朝夢想邁進的那個時候,有一個如此義無反顧的自己,以及一定會為我感到驕傲的你。
在拍攝這部世紀大片時,我們常常困惑於這個場景到底要演些什麼,以及這個劇本到底想傳達什麼理念。謝謝導演Alex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除了以身作則去演繹劇本中的內容之外,也分享了他豐富且真實的經歷(老師再次表示:我沒有在演戲好嗎!?老師~這只是一個形容啦XD),讓我們知道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導演,是需要從演員開始累積的,努力的過程中,別忘了是什麼原因驅動你這麼做。
#辛苦的過程中不要忘記了你的初衷
在課程結束後,我回頭看了自己自我介紹時提到想要來學習的原因,雖然還沒有真正應用在談判場景中,但慶幸的是我在最後的一對一演練達到了對自己的期許。這個演練,我對上的是我第一天同組的夥伴翊家,不要小看她年紀輕輕,說話輕聲細語,當我們在談判桌上面對面時,她告訴我她有財務上的虧損且不斷地拒絕我!於是我努力嘗試了幾個自己過去不曾好好做過的動作:(1)傾聽與放慢步調,不要急著講話或講沒意義的話 (2)削弱對方的BATNA和增加WATNA (3)跳脫框架,找出隱藏價值與創造連結。最後,這一場的演練,雖然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但我幸運地從觀察員手上拿下較高分的表現,在評分表也幾乎擦到邊地達到了每個項目。(謝謝翊家願意和我共創價值✨)
從一開始思維的改變,到第一天課後心境上的調整,以及第二天課後行為上的變化,我為自己訂下了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期許自己能夠持續練習並落實在我的談判現場,不是為了爭得什麼,而是為了讓它能成為我的工具,在有需要時幫助我有更多選擇的能力。
#變得更好才能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
「You can not change someone’s looks, but we can change the way they look. (你無法改變某個人的外觀,但我們可以改變他們看待的方式)」
最後一句話送給自己,出自電影Wonder (奇蹟男孩)。主角Auggie因為先天性的缺憾造成臉部反覆手術,自卑的他總是帶著一個安全帽,這是他面對別人最有安全感的方法。這部電影不落俗套之處除了用溫暖和輕鬆的氛圍去刻劃主角的成長故事之外,也將Auggie面對世界的方式如何影響他的家人用交錯延伸的方式呈現出來。
還記得上課的第一天,我同組的夥伴問我的那句話嗎?在第一天的下課後,我的夥伴們告訴我:「你的回答讓我對你沒有信心,也影響我們信任你的程度。」我很謝謝第一天第一組的組員們:Claire、汎傑、恬恬、Annie和翊家,如果不是你們願意給我真實的回饋,我不知道,原來我和Auggie一樣,用安全帽擋住了自己真正的樣貌,也因為戴著安全帽的我,無形之中改變了你們的想法還有我們之間合作的緊密感。其實,這何嘗不是談判世界的縮影呢?
#你選擇呈現自己的方式可能影響別人對你的觀感
#適時展現有企圖心的自己才能得到完整的信任感
最後,謝謝導演Alex帶著我們一起完成了世紀大片的殺青,我知道課程結束才是真實人生的開始,而我將強化這個工具努力地去實踐它。
謝謝所有給過我協助和建議的學長姐們,
謝謝我的老闆心怡學姊突破我的盲點叫我盡力把腦袋拋空好好吸收,
謝謝Barry學長精準的舉例和引導解決我內心解不太開的疑惑,
謝謝智凱學長的噓寒問暖還有各種叮嚀讓崩潰的過程增添了許多溫馨,
謝謝馥郁學姊在課程之後給予演練過程的回饋和提醒,
謝謝我這兩天的同組夥伴一起成就了最後的冠軍隊,
謝謝師母費心的準備食物餵飽我們又瞻前顧後,
謝謝淑萍總監和現場工作同仁的辛苦,
謝謝完美照片的捕捉者Rex和雪糕學長,
謝謝所有14班的同學們,有你們一起經歷這些過程真好😊
#一談就贏